模型制作公司講述模型的差異?
模型是推進數字化的核心技術之一。但是,模型種類不同,建模的方法和關鍵是不一樣。大家都在談建模,內涵卻不一樣。
1.描述科學規律的模型和控制模型
描述客觀的科學規律有“正確不正確”的區分??茖W規律放之四海而皆準。所謂的“正確”指的是場景發生變化的時候仍然可用。比如,萬有引力定律,在月球上也是對的。但邏輯上正確的模型應用時不一定準確:科學模型往往是抽象的,具體應用的時候要與具體對象的參數結合在一起。如果參數不準確,結果就不準確。比如,如果物體質量測量不準確,牛頓定律就不能得到準確的加速度。描述規律的模型,必須要經得起批判和檢驗。所以,科學家要有批判性思維。我國常有人用神經元算法研究自然規律,以為精度比較高就行了。真是笑話。
2.模型制作設計出來的模型和針對現實物理對象的模型
設計師設計出來的模型,是先有模型后有實物;針對現實物理對象的模型,是先有物理對象后有模型。
設計師設計出模型后,要求制造的實物對象符合模型的要求。如果實物對象能夠達到模型的要求,則應該能達到模型要求的性能。對象和模型是否一致,關鍵往往是材料和制造過程能不能達到要求。
針對實物對象建立的模型(比如針對某個煉鋼爐建立的模型),要求模型的特性與物理對象吻合。如果不吻合,就是建模的問題。按照筆者的經驗:對專業水平中上的人來說,模型精度不高往往不是模型結構和算法的問題,而是模型參數的問題、是建模數據的質量問題,如建模數據質量太差、數據不完整等等。